|
议论文巧用材料的新思考时间:2020-03-09 议论文巧用材料的新思考 写作就是观点、材料加上表达,也就是前人所说的“义理”(观点)“考据”(材料)和“辞章”(表达)。一般来说,大家认为三点之中观点最为重要,“千古文章意为高”。可是从当下作文教学实践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当前的中学生作文并不是缺少观点,而是不能有力的证明自己的观点,难以说服读者:貌似材料充盈,实则缺乏深度,难以形成对人物、事件、观点有张力的表现效果。由于缺乏高于他人、宽于他人、深于他人的材料和思想,作文自然不能脱颖而出。 现在流行万能宝典、写作秘籍、素材大全之类,其实质大多是些拼凑而成的名人典故、轶事新闻。学生既不知晓事件的真相,更不可能了解事件的背景,只能在似是而非的引用中,狐假虎威,投机取巧。要想材料有“新意”,就必须选用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的材料,只有与众不同,方能使自己的作文从一大堆相同相似差不多的文章里跳出来夺人眼球。要留意别人所忽略的地方,即便是大家都曾看到的地方,也要能有自己独到发现,独到的感悟和解读,使自己的选材成为一个亮点。 一、推陈出新,由日常到非常 走进中学生的作文,我们常常见到或改编素材集锦的美文,或重复大家司空见惯、味同嚼蜡的陈词滥调,甚至还有拿古人故事来拼凑文字,恰恰缺少与时俱进的时代新声。许多同学喜欢使用名人名言、课本素材、历史轶事等老旧素材。旧材料不是不能使用,而是要看怎么使用。对于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规素材,我们可以在内容上对它翻新,比如对素材呈现的旧观点提出新的解说,甚至提出颠覆性的新观点,或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重新观照,或者从另外的角度切入等等。 2014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书中自有颜如玉》,作者从读书可以使女人永葆青春容颜这个角度切入,然后举了杜拉斯、林徽因的例子,所有例子独有一根主线贯穿:杜拉斯的才情、林徽因的雅致都源于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本是封建遗训,鼓励读书人为博取财富和美女而读书。此文翻新其义,使人耳目一新。2007年,有一篇名为《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的高考满分作文,取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作者站在当代文化的高度,用崭新的视角审视取经的意义。作者先在开头用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假想“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接下来用了两个自然段“如果……如果……”的假设论证自我否定,从而得出“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感叹;最后结论“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别有新意! 有一篇优秀习作《沉默不是金》这样写到:“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我们尽可能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当房间里只有一头大象时,它随时可能抬起脚来,踩碎我们天下太平的幻觉。”大家都说“沉默是金”,作者却看到盲从表象下的危机,振聋发聩! 二、类比对比,让平庸变深刻 许多事情其本身并没有什么联系,但由于某种相关、相近、相反的事因或结果的巧合,导致人们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相反或相对性质的素材组合在一起,在素材对比或类比中,呈现两种价值取向,揭开了社会的真相,突出强调其中一种,使文章观点更具有震撼力。为此,我们不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更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要善于发现那些可以写进作文的材料的价值。请看下面一例: 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于2015年1月16日下午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年仅33岁。关于姚贝娜病逝后的新闻始终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热传。另一边,2015年1月10日,中科院院士、北师大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因病在京逝世,享年68岁。他曾因其衣着朴素作报告照片走红网络,网友评为现实版“扫地僧”。 有一篇名为《谁应获更多缅怀?》的文章,把二者放在一起对比:“两者的过世都令人扼腕叹息,但冷热对比却如此强烈。笔者对此发文提醒着公众一个问题:人们在给予流行歌手铺天盖地般关注乃至某些媒体超越底线忙于偷拍时,是否可以停下脚步,分些时间给李小文这样长期缺乏舆论关注和鼓励的学者?”进而得出了令人深思的结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扫地僧’李小文曾自比大侠令狐冲,一生践行着为国为民的侠客风范。在平淡故去之际,引发起人们的些许反思,或许是大侠心忧天下的最后体现。 谈论学者与歌者故去的舆论冷热,并不是要分高低、论黑白。而是希望借助思考,提醒着人们还有一批不应被冷落的国家栋梁、民族先锋需要我们去关注,去褒扬。”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件事情,放在一起对比,孰轻孰重,孰是孰非,一目了然,震撼人心。 再如,2015年江苏省众多高分作文一般都是正面写如何“智慧”,诸如《王大爷的早餐店》《左手粪叉,右手笔杆》《智慧,就藏在房间里》《写作的智慧》《农之月令》等等,而有一篇名为《逃离“智慧”的周庄》的文章反其道而行之:抨击古镇周庄被浓浓的商业气裹挟,貌似智慧,实则庸俗不堪;更推崇“商业的气息尚未染指”的古镇千灯。文章角度新奇,破空而来,震撼人心。评委老师赞曰:“有讽有赞,精选细节,于对比中展示诗情哲理,不同于泛泛的‘周庄游’。”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境界的高低至关重要。文章要有高的境界,材料也必须要有较高尚的情趣和审美品味。 三、多维思考,从单一趋丰富 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助于打开我们的写作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逆向思维如果运用得当,往往具有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的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逆向思维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合乎人们的认知,从而保证多向思维并非牵强附会,并非胡思乱想。除了反弹琵琶,平时训练写作时,面对同一则材料,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力争一材多用。学习《报任安书》一文时,根据司马迁忍大耻成大业的事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归结出不同论点:苦难能成就辉煌的人生;为了崇高的事业,有时也可以忍辱负重;人,生要有价值,死要有意义;理想的感召,可以超越生死。角度各异,但如果都能自圆其说,就能给人以启迪,体现思维的开阔与思想的丰富。如果能经常如此训练自己,一定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学会思辨,学会碰撞融合。我们的思想往往是在跟别人的不断交流中渐渐丰富起来的,我们的思维也可以在跟别人思维的合理冲撞中渐趋活跃,我们要善于寻找并抓住与别人思维碰撞的机会。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寻找目标,有针对性地发表不同的看法,并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对此作出思辨。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原本贫乏的思想会变得丰富,原本闭塞的思路会变得畅通。请看下面两篇优秀习作片段: ①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自幼靠神甫们收养长大的乔尔丹诺·布鲁诺顽强自学,成为当代知识渊博的学者,自从他接触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后,他便摈弃宗教思想,只承认科学真理,并为之奋斗终生。由于布鲁诺信奉哥白尼的学说,所以成了宗教的叛逆,于是他四处漂泊,四处流浪,但他依然坚持作报告写文章,积极颂扬哥白尼的学说,无情地抨击官方经院哲学的陈腐教条。在天主教会的眼里,布鲁诺是十恶不赦的敌人,于是他们便设计囚禁了布鲁诺。然而布鲁诺在监狱里毫不退缩,一切的恐吓威胁都没有动摇他相信真理的信念,最后,布鲁诺在罗马百花广场上英勇就义。布鲁诺用一生为科学真理奋斗,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无怨无悔,科学的光芒终将普照大地。 ②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布鲁诺支持哥白尼的学说,传播自己信仰的真理,不仅被天主教教徒开除教籍,只得流亡在外,连“天空立法者”开普勒也无法接受。他追求科学,因而受尽折磨,即使脖子上被套上浸满了硫磺的花环,也不改初衷。后世的我们会理解他,更认识到他的价值。山再高,我们始于足下;水再深,我们也能横绝江河。追求科学的路上困难再多,我们也有坚忍不拔的心。 两段文字各取所需,分别将布鲁诺作“为科学真理奋斗”“坚忍不拔”的典范来加以颂扬,各取所需,各圆其说,有耳目一新之感。 中学生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不是缺乏材料,而是不会使用材料。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看似满眼满耳都是信息,其实心中只有浮掠的影子,什么也抓不住,飘在破碎的个人生活感觉中。我们写作教学总是强调“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似乎更多关注有无材料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甚至简单地认为有了材料就能解决问题,而忽视思维的训练,忽略了学生有材料无法用的困境,忽略了“并非人人是巧妇”的现实,妨碍了学生作文的进一步提高。如何使用材料,值得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