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文结尾的九种技法(之三)时间:2017-09-01 议论文结尾的九种技法(之三) 【技法解说五】 总结全文式 总结全文式的结尾,其优势是能够有效捏合全文,将发散的内容集中起来,让人对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一目了然,对文旨有强调作用。此种结尾还能有效克服议论文散、杂、泛,乱的毛病,将漫无边际的思绪归拢起来,使文章观点鲜明,中心突出,简洁干脆。 【文本展示】 读书主要靠自己 读书主要靠自己。有好的老师当然很好,没有好的老师,一个人也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把书读好。象任何事物一样,读书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听(听课)——看(自学)——用(查书)的发展过程。 听课要抓住重点,弄清基本概念,下课以后光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行,我主张多做习题。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题目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懂;即使所有题目全都做出来,也并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或不做。所以有的教科书就根本没有习题。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这个道理。 到了某种时候,课程都不一定去听,自己能看书,又掌握了工具,包括文字的和实验的工具,就完全可以自学。一本书从头到尾循序看下去,总可以看得懂。再进一步,你也可以不去多看书,因为世界上的书总是读不完的,一个人总不能当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时就要学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在工作中,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某种知识,就到某一部书中去找,查到你要看的章节。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你再往前翻,而不必逐章逐节从头到尾去看完整部书。如果“闭上眼睛”,能够“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都讲到什么,到要用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看它背它了。事实上,许多书只是备人查,而不值得供人读的。 这种由听到看再到用的读书的发展过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把书“越读越薄”的过程,因为一本书中真正有用的东西就只那些,你把它们掌握了,也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我们所谓懂,也大有程度之不同。往往对某个问题理解得更透彻或更全面时,就会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过去没有真懂。现在,真懂了吗?可能还会出现“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所以,懂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懂与不懂,只是相对而言的。 每个人都要摸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要从读书中去发现自己的长处,进而发扬自己的长处。有的人是早上读书效果最好,有的人则是晚上读书最好;有的人敏捷,眼明口快,有的人却十分认真、严谨。总之,世上万物千姿百态,人与人之间也有千差万别,尽管同一个老师,上同样的课,但培养出来的人总是各种各样的,决不会是一个模子铸出来,象一个工厂的产品,完全一个模样。 归根结底,读书还是靠自己,要靠自己下苦功,要靠自己去摸索和创造。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老师不要了,或不重要。 (节选自《谈谈读书、教学和做科学研究》) 【技法剖析】 这是一篇谈读书态度和方法的文章。文章开篇提出“读书主要靠自己”的观点,指出读书是听(听课)——看(自学)——用(查书)的发展过程。进而结合读书实践阐述应该怎样听课,怎样自学,怎样查书的问题,详尽阐明了读书为什么要靠自己的道理。结尾处,作者总结全文,将发散的内容捏合起来——“读书还是靠自己,要靠自己下苦功,要靠自己去摸索和创造。”让读者对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一目了然,也强调了文章的主旨。 【技法解说六】 照应开头式 一篇佳作,总是既重视思想与文采,又重视结构的匀称和谐。一篇议论文,结尾处如能巧妙照应开头,一呼一应,首尾圆恰,便能使文章读来气韵流畅。既能体现视觉上的和谐对称,又能体现思维上的起承转合、严密周全。 【文本展示】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章炳元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怀特思德这句名言蕴含着丰富的折理。它给人们——特别是热心改革,勇于创新的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人们从事各项活动,总是希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可是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这原因,从认识论讲,是由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并不是显露在外,是潜藏在内;不但如此,它有时还会以颠倒的形式——“假象”出现,就像达尔文有一次半认真地说的那样:“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加上人们认识能力水平,经验的限制,就难免发生错误了。 用辨证的观点来看,错误码率并不可怕,叹息、感伤,畏惧是大可不必的。错误同真理,失败同成功,像睡梦同清醒,黑夜同黎明有一样紧密相联,一个从错误的“梦”中醒来,就会以新的智慧和力量奔向真理。经历着失败的黑夜,正预示着成功的黎明即将来临。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由于这种错误,真理才会出现。人们的知识,能力以至发明创造,并不单单是在总结成功经验,也是在吸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戴维谈到自已获得的成功,就说过:我的那些最主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 一个人若要有所发现、创造,就不应当畏惧错误。倘若你想把一切错关在门外,好你也将永远被关在真理的门外;倘若你想避免任何失败,那你也必定永远得不到成功。有人说若不让错误出生,便于不会有真理降世。这是有理的,奠定电磁学实验基础的法拉第,正是由天不怕地不怕,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败,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才终于使磁铁产生了电流,开拓了电磁学的新领域。欧立希以惊人的毅力在失败的数百次之后,才成功地制成了药品坤凡的明。难怪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在获取诺贝奖金时深刻感受地说:“回顾-----最后通向发现(量子论)的漫长曲的道路,我对歌德的话记忆犹新。他说:“人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 当然这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码率,或者说可以对错误码率持满期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这也是那也是望子成而生畏,成不了事业的。 目前,我国正在深入进行体制改革。改革,是破创新,没有现成的道路再走,没有定型的模式可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践探索,开拓、创造。在这个过程是难免出现缺陷和错误的。我们既不应当因为有了出点错误便于工作偃旗息鼓,悲观泄气,更不应当因为有了错误就否定改革。你毫不动弹,当然是再保险不过的了,不过正像鲁迅先生指出的:“这毫不动弹,却也就是一个大错。”对待错误和失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分析原因,总结教训,的到正确的方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 (选自《经典议论文集》) 【技法剖析】 本文是一篇酣畅明快、雄浑凌厉的议论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用辩证的观点论述错误同真理、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从本质上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强调错误并不可怕,畏惧大可不必。鼓励改革者不怕出现缺陷与错误。指出正确态度是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找到正确道路,继续进行。文章结尾运用照应开头法,让结尾处仅改动四字的“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一句,照应了开篇“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句。起笔有铺垫,落笔有照应,浑然一体,深化了主题。 |